最新消息

2022/08/26 使用者付費! 碳費、碳稅即將上路 企業將迎來新格局

使用者付費,是至理不變的名言,環保意念的興起,節能減碳不再空談,各國即將訂定相關的收費政策。根據統計,全球已有超過130個國家,宣布推動在2050年前達成淨零碳排。
  • 歐盟將啟動全球首個碳邊境調整機制(CBAM)
 
歐盟即將開啟碳關稅的第一槍,推出碳邊境調整機制(以下簡稱CBAM),預計2023年試行,2026年正式上路。追溯CBAM的由來,得聊到2021年,在英國蘇格蘭,第26屆聯合國氣候大會(COP26)前一天,歐盟提出了有關「降低55%溫室氣體排放套案」(Fit for 55 package,以下簡稱Fit for 55),包括12項相關措施。Fit for 55除了符合《歐洲氣候法》設定的目標之外。範圍更涵蓋了建築、交通、能源、氣候交易等等,最重要的就是CBAM。
 
簡單來說好了,CBAM明訂出口國的碳含量,碳含量超過了進口國的標準,依規定可以向進口國購買相關碳權,更可能被課徵相關碳關稅。歐盟針對進口到該國的碳密集性產品,根據碳排放量,要求完成採購相對應的CBAM憑證(CBAM Certificate),產品才能進入歐盟,如果是非歐盟的進口國,就必須提出產品在非歐盟國,已依據碳價格支付相關費用的證明。才能抵銷歐盟CBAM憑證的費用,就是只要你國家的東西,衍生出碳排放相關費用,請拿出付費憑證,否則一律不准進口。這項作法,就是希望降低全球碳排放。
 

 
根據將在2023年試行的CBAM,以五大高碳排產業為主,分別是電力、肥料、鋼鐵、水泥、鋁業。CBAM 憑證價格,將根據歐盟排放交易系統的配額額度,以每週平均拍賣價格計算。單位為歐元/噸二氧化碳排放量。 
  • 碳排放相關費用對於台灣的影響
CBAM對台灣影響很大,畢竟台灣以出口導向,去年出口總值,就高達4,465億美元,根據台灣經濟部最新統計,若以歐盟CBAM管制的五大產業來看的話,248項產品中,台灣就包括了212項,金額達245億元,其中又以鋼鐵製品為主,不少學者表示,台灣企業必須針對歐盟CBAM,訂出相關碳定價制度。環保署長張子敬表示,目標今年完成立法,明年建立子法制度,希望趕在歐盟2026年碳關稅正式上路前實施。
政府希望能在CBAM上路前,能訂出台灣的法案,就是CBAM所要求的,非歐盟國家的相關碳收費憑證,方便企業遵守。只是收費標準、課徵對象,具體策略仍在討論當中,還得經過一番討論,才能實行。
 
回歸初衷,想降低企業成本,企業必須共同打造完善的永續供應鏈,重視再生能源、塑料等趨勢。豐溢綠能材料公司,致力PCR再生塑膠開發,近日接受TVBS專訪,產品至少達50%以上的減碳量,積極針對產品,碳足跡的認證強化,讓客戶可以證明減碳效力,達到降低企業成本的效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