豐溢學苑

2022/11/25 北市府年底禁用一次性塑膠杯 再生塑料掀熱潮

  台北市政府最新規定,市內的飲料店將於12月1號起,禁用一次用塑膠飲料杯,環保局表示,規範以茶、咖啡、冷熱飲為主體的飲料店。環保署近日已經核定北市府提報計畫,台北市飲料店將於12月1日起正式實施,也是全台最早實施的縣市。意味著若業者不配合,將會受到市府開罰。若店家違規,可依廢棄物清理法開罰新台幣1200元至6000元,可以累罰。
  當然,開罰不是主體,重點是希望大家能配合減塑,避免製造更多的塑膠廢物。有業者率先拋出,以紙杯代替塑膠杯的概念,但這項做法,現實中會有一些侷限跟問題

(一) 外觀:
  若使用紙杯,外觀設計上相較於透明塑膠杯,彈性空間大為減少,拍宣傳照上限制變得很多,因為拍不出內部感覺,很難呈現出差異性,以及澄澈透明感。
(二) 成本:
 從塑膠換成紙杯,成本至少貴三倍,更何況紙杯的淋膜依舊是塑膠;若換成沒有塑膠的發酵杯,成本更飆升十倍,對業者來說,經營成本大幅提升。
(三) 實用性:
  一般民眾對於紙杯的接受度普遍較低,如果淋膜處理不當,會遇到冷飲容易濕掉破掉的問題

  若不使用紙杯,改用植物纖維也是一個選項,但專家分析,為達防水、防油的目的,植物纖維容器表面可能會添加「全氟烷化物」(PFAS)塗層,全氟烷化物無法分解、且具毒性,若進入環境、在食物鏈中被擴散,導致更多問題產生。
  台北市環保局資源循環管理科長林鈺惠表示,各家業者循環杯系統已經開始運作,國內處理紙杯淋膜的技術很成熟、量能也夠,塑膠與紙的部分會走各自的再生回收鏈,重點是盡可能減少製造一次性容器。
  台灣目前飲料杯的回收系統相對健全,台灣一年塑膠總回收量為53萬公噸,而其中寶特瓶跟塑膠杯回收量則高達54億支,20多年來高達95%,也證明了台灣民眾的回收觀念,是非常理想的,在政府禁用一次性容器之後,紙類替代會有一定的難度。反之,有另一批學者,建議可以運用回收率高的優勢,提出了使用「再生塑料」的想法。

  再生塑料近幾年在台灣發展成熟,回收的塑料,經過專業的分選、清洗、處理製程,可以變成現階段任何塑膠製品。塑膠製品千百種,減量是一個觀念,但重點是如何能回收再利用,減少塑膠汙染才是上策。透過專業的處理,塑料能回收再利用,讓廢物變成新品,依照台灣人現行的回收觀念,這是可以辦得到的。
 
  與其想方設法去取代塑料,不如讓塑料有更好的回收跟製程,不僅能達到減碳的目的,還能減少廢棄物處理的成本,更能符合政府禁用一次性容器的目標,一舉數得。